中国市场的结构转变:高频交易的前景

高频交易席卷全球,而亚洲也不例外。高频交易所面对的挑战,以及为市场带来的优势,经已广为外界讨论。在本文中,Chi-X Global 亚太区首席执行官Ronald Gould将集中分析高频交易在充满机遇的中国市场的发展前景。

一般而言,市场结构的发展必须配合三个因素。首先,一个容许转变和鼓励创新的合适规管环境。其次是交易场所技术,这项因素普遍与市场拥有多于一个交易场所有关。虽然交易技术的供应情况正在改善,但若说各地市场在这方面拥有相同的水平,将是错误的假设。最后,必须提供一个由使用者主导的环境,为市场转变带来支持,并积极推动业界创新。亚洲各个市场都在不同程度上出现这些因素,部份市场提倡转变,也有其它市场在勉力顽抗。目前,亚洲大部份地区的市场转变进程处于犹豫阶段,因为大都在静待其它市场率先转变。根据我们的经验,日本、新加坡和澳大利亚乐于领导转变,其它市场则取态审慎或反对转变。
若审视亚洲各个市场的架构,便会发现部份市场的情况相对模糊。中国是其中一个最引人入胜和令人费解的市场。它具备庞大的发展潜力,能够吸引投资者的兴趣,并且明显乐于创新和转变。不过,外界对中国的规划和目标通常了解不多。由于中国对投资者的重要性不断上升,增加市场转变的透明度必然有所助益,而这正是本文的目标。首先,我们不妨描述当前的市场状况,以确立起步的基础。
根据国际证券交易所联会于2009年底发表的数字,以总市值计算,中国现为全球第二大股市。然而,由于国家和企业持有大量的股权,故公众流通量偏低。市场交投以个人投资者主;现时,中国的活跃账户数目超过5,000万个,并且与日俱增。机构投资仍处于发展初阶,但共同基金正急速增长,交易所买卖基金也是主要的增长领域。由于中国不少大型公司在往属于国营企业,股权仍相当集中,导致机构投资者的交易周转率偏低。虽然上海设有大宗交易设施,但至今尚未普及,而且若要吸引更
多投资者参与,便须把系统升级。上海证券交易所的新一代交易系统在2009年12月启动。该系统购自德国证券交易,并由埃森哲公司应因不同的市场状况,经过数年时间改编而成。上海投资者没有深入审视系统延迟的问题,但他们也并非毫不介意。当前问题在于:到底中国是否处于转变的拐点,在追求创新本能的推动下,令市场渐趋开放。现在,让我们分析有关证据。
首先,从规管开始谈起。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监会)一直表明,有意通过创新和转变,藉以提升中国市场在国家经济所担当的角色,并强化与国际投资者的相互参与。中国证监会鼓励开发新的交易场所和衍生工具产品,也批准扩大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和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计划,和容许开展融资和融券交易。这些改变总总显示中国证监会在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但当其它地区在积极解决常见的股票交易问题,为市场架构带来主要的转变时,中国证监会至今尚未明确表达其意愿。从外国投资者的角度而言,中国市场在外汇和交易性质方面仍充满限制。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计划的规模和灵活性都未达到转折点,因此目前的资金流动情况仍相对未受到限制。当情况配合内部需要时,这个转折点或会出现但这个日子尚未来到。现时,中国缺乏市场架构以推动发展多边交易设施的平台,而且不论营办人身份,交易所以外的交易场所概念尚未建立基础。中国需要长期努力,鼓励这方面的创新发展,而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计划的持股期为三个月,显然不利高频交易的发展,但市场正就有关转变进行积极的讨论。由于高频交易有助改善机构投资者的流动性,而随着机构投资者在中国市场渐趋重要,当高频交易作为市场庄家的角色获得较高评价时,便可能为转变提供决定性因素。
正如我在上文指出,帮助吸引高频交易的第二个市场架构转变因素乃由技术主导,而这方面也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经纪商的技术运用渐趋成熟,当中以大型外国投资银行所成立的合伙企业明显领先。主要交易所正致力应付技术转变带来的挑战:上海和深圳证交所正谨慎审视多个选择,但它们至今未就日后的发展作出明确的决定。受个人投资者的市场位置影响,中国的市场架构对新技术构成一些特别的障碍。若能在主要交易所开发更多以机构投资者为本的交易平台,应可巧妙避开这些技术挑战,但结果仍是未知之数。不过,目前已有精英士处理有关问题,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以技术推动市场架构转变不会再成为限制。
我认为推动转变的最后一个因素在于使用者的需求,包括经纪商和最终投资者。这是整体大局中最值得注意的部份,因为机构投资活动尚未主导中国市场,而个人投资者的动机不足。中国市场的流动性存在高度变数,而暂时到目前为止,机构投资者的大宗交易规模确实不大。对机构投资者的下单来说,市场的流动性必须提高,而高频交易的参与将可带来帮助,并应与新式和延迟程度较低的技术同时推行。若中国本土市场的参与者逐渐冒起,便能推动中国的高频交易活动踏出起步点,但现时的市场环境未能刺激有关发展。在当前而言,若高频交易投资者期望能为日后的中国市场营造活跃的环境,便须试验不同战略,以测试它们在各个市场架构环境的运作情况。不过,目前的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规例所实施的限制,令以上的试验面对巨大的挑战。随着中国机构投资者日渐重要,加上市场对进一步吸纳外国流动资金的需求增加,我们定能找到把握机遇的良方,或许可望为高频交易公司开拓光明的前景。可是,暂时来说,我们仍须静观其变。

©Markets Media Europe 2025

TOP OF PAGE

Related Articles

Latest Articles

We're Enhancing Your Experience with Smart Technology

We've updated our Terms & Conditions and Privacy Policy to introduce AI tools that will personalize your content, improve our market analysis, and deliver more relevant insights.These changes take effect on Aug 25, 2025.
Your data remains protected—we're simply using smart technology to serve you better. [Review Full Terms] |[Review Privacy Policy] By continuing to use our services after Aug 25, 2025, you agree to these updates.

Close the CTA